SOHO易主,黑石接手
發布日期:2021-06-17 08:24:28

幾個小時前,潘石屹爆了一個大新聞:一手創立的SOHO中國即將易主。

圖片

 

具體細節持續流出。

 

黑石以每股5港元的價格,向SOHO中國的股東發起要約收購,要約理論上最多涉資237億港元,但是,這只是理論上的代價,不可能出那么多錢。

 

因為,黑石的目的,不是私有化,而是成為大股東,同時保持SOHO中國的上市地位。

 

圖片

 

潘石屹家族賣掉公司控股權,傳聞已久,這次落地成真,只是我們早先觀察到的家族財富海外再配置的步驟之一。

 

在輿論上,可能有人會把他的行為與當年李超人的騰挪進行比擬。我個人覺得,從信號上看,與其說這次出售是一個標志性的地產時刻,不如說這是一個標志性的地產大佬時刻。

 

地產還是那個飽受政策痛擊的地產,大佬已不復當年的大佬。

 

談幾點感想。

 

1,黑石看中的不是SOHO中國上市公司本身,而是資產包,以及資產背后的城市邏輯。交易安排里,潘石屹家族保持了9%股份,這只是交易的風控安排。這件事最大的看點,不是黑石為什么會買,而是潘石屹為什么要賣。

 

2,在SOHO中國的網站首頁,寫著一行字:我們開發了500萬平米的甲級寫字樓。到今天這個時點,SOHO中國還持有著130萬平米的頂級寫字樓資產,它們分布在北京到上海最繁華的地段,貢獻著良好的現金流。這種良好的資產的基本面,卻讓潘石屹家族出售行為背后的動機顯得非常詭異。

 

圖片

 

3,5億港元的要約收購價,即將制造出一場短暫的股票狂歡。黑石的最終出價,相對于SOHO中國資產包里的資產全部變現值,可能并不算貴,但是,相對于SOHO中國的歷史股價,卻是上市十多年來不多見的高位。

 

原因在哪里?原因就出在了潘石屹家族對SOHO中國的投資態度上——當一家公司不再投資,不再擴張,投資者就會對你的公司給出更低的價格,即使你的資產很值錢,但是,沒有未來的公司是不值錢的。

 

圖片

4,目前,SOHO中國總資產是707億元,負債總額是331億元,凈資產高達375億元。過往三年,凈利潤分別是19億元,13元,5億元。

 

從公司轉型看,潘石屹其實一度兌現了他當年的承諾。他讓一個散售型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掉頭,變身為一個持有型公司。在那個經濟周期里,他讓公司重倉了中國最有名的兩個城市,負債率下來了,公司變得安全,更像一個百年老店了。

 

他賣掉的都是他認為應該賣掉的資產,持有的都是他認為最好的資產——但是,就像售賣的基因深入骨髓一樣,只要價格合適,潘石屹可以在宣布長期持有資產的第二天就賣掉它,最終,他的終極選擇還是賣掉。

 

因此,在投資行為上,老潘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。

 

5,我們該怎么定性這個大宗交易?如果你說,這是一次純商業邏輯驅動的交易行為,那么我們看到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。這是一次深思熟慮的出售,這是一次人民幣資產與美元資產的換倉,黑石選擇押注中國的一線城市,而潘石屹家族選擇清空它。潘石屹在過往的職業生涯里以對風險的超級嗅覺而著稱,但是,也許,他過于敏感了。即使在新冠疫情前,中國的一線城市經濟像他修建的超高層建筑一樣挺立。

 

6,如今的地產江湖,已經與第一代的地產企業家陸續告別。表面上看,我們告別的是一個企業家的名字,但是,其實告別的東西有很多很多,比如,獨特的商業嗅覺,膽大心細的市場決斷力,與調控政策、地產周期、行業輿情共舞的刀尖上的藝術,那是一個多么值得懷念的地產古典年代,個人英雄主義泛濫,是老板而不是職業經理人的言行為行業設置議題。相比之下,今天的地產行業過于沉悶,責任感很重,謹小慎微,卻依然被無處不在的道德壓力束縛起來。

 

7,潘石屹的下一站會是什么身份?他身上的標簽太豐富了,博客主,出圈地產商,客串演員,前作家,攝影師,等等。我個人覺得,58歲的潘石屹的下一站是什么身份,會是一個比他出售資產更好玩更有趣的事情。

 

我個人倒樂見,潘石屹轉身成為一名風險投資家,這樣一來,他的兩種能力特質將有機會繼續發光發熱:知識更新換代的能力,以及,捕捉風險與機會的能力。以我視野所及,他的這兩種能力都是極頂級的。

 

8,告別房地產,其實沒有什么大不了,在地產被妖魔化的時候,它反而會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加分項。但是,就怕你告別的不是房地產,而是錯失掉中國經濟的后續機會。希望這只是杞人憂天。

 
上一篇:2019,你無需悲觀     下一篇:恒大的生死節點
版權:Copyright © 青島摩爾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    備案:魯ICP備18039401號    技術支持:新思維網絡